很多人心情不好的时候会化悲愤为食欲
然而
这时心脏可能在为你的情绪买单
长期带着情绪吃饭,健康的心脏也会受伤
还会增加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
除此之外
饥一顿饱一顿、主食吃太少、高蛋白饮食
......
每天这样吃饭加速衰老、降低免疫力!
很多人浑然不知,劝你早点改掉
带“气”吃饭伤心脏
哥伦比亚大学的一项研究纳入了一些26岁左右的健康年轻人,通过让他们在不同情绪状态下吃饭,来测试情绪对吃饭的影响。
结果发现,愤怒的情绪对心血管健康的负面影响最大。当参与者回忆起愤怒的情绪时,只需大约8分钟,心血管内皮功能就会受到明显影响,并且这种影响会持续长达40分钟。心血管内皮功能的减退会增加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,如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和破裂。
愤怒情绪会导致体内一系列激素的分泌失衡,特别是肾上腺素的过量分泌。这会导致血管收缩增强、血压升高,并使血管内皮功能减退,从而增加斑块的脆性和破裂风险。此外,愤怒还会抑制内源性血管舒张因子的分泌,使血管更难舒张,增加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。
除了愤怒,其他负面情绪如悲伤、焦虑等也会对心血管系统产生不利影响。特别是A型行为模式的人,他们事事追求完美、容易激动,这种性格特征对心血管的应激反应也非常大。
如何调整负面情绪?
● 深呼吸:当负面情绪来临时,尝试做两分钟左右的深长呼吸,可以帮助内心平静下来。
● 倾诉和诉说:找一个亲密的人或换一个环境,把内心的情绪倾诉出来,可以有效缓解压力。
● 运动:适当有氧运动,如瑜伽、冥想、八段锦等,可以帮助情绪稳定,促进身心健康。
如何好好吃饭?
最好的吃饭状态是带着享受的心态。以下是一些建议:
● 专注吃饭:把注意力集中在吃饭本身,不要在吃饭时刷剧、玩手机或聊天。
● 营造良好环境:选择一个安静、舒适的环境吃饭,避免嘈杂和匆忙的氛围。
● 仪式感:把每一顿饭当成一件有仪式感的事情,认真对待。
高蛋白饮食
可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
影响骨骼健康
《自然》子刊上的一项研究显示,高蛋白饮食可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。
通过临床试验、动物实验,还有细胞实验发现,蛋白质的供能比超过22%时,免疫细胞激活会增加,尤其对巨噬细胞影响较大,这些细胞堆积在血管壁上,会促进动脉硬化的发生。所以这个实验提示,高蛋白饮食会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。
蛋白质对于我们是非常重要的,可它并不是多多益善,对于肾功能已经受到影响,或者已经下降的患者来说,高蛋白饮食可能会加重肾功能衰退,蛋白质过多还会促进钙流失,对骨骼健康也有影响。
总的来说,我们必须保证蛋白质摄入,但不可以长期过量摄入。
【建议】
●健康人群:只要能够正常进食,完全可以从食物中摄取全天所需要的蛋白质(55~65克)。
●消化能力减弱的老年人、免疫力差或虚弱的人、手术后康复期的病人:如果日常饮食无法满足,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蛋白质补充剂。
●肥胖超重、冠心病、高血压、动脉硬化的人群:应尽量选择鱼、虾、鸡、蛋、奶、大豆等高蛋白低脂肪的食物。
●健身人群:为提高肌肉中蛋白合成效率,往往需要增加蛋白质摄入。
饥一顿饱一顿
易造成肠道慢性炎症
降低免疫力
人体肠道免疫功能具有昼夜节律,如果一日三餐不规律,肠道免疫系统就会无所适从,易造成肠道慢性炎症,免疫力也会跟着降低。
【建议】
早餐时间安排在06:30~08:30;
午餐时间安排在11:00~13:30;
晚餐时间最好别超过19:00比较合适。
长期主食吃太少
会影响皮肤状态
导致免疫力下降
富含碳水化合物的主食是机体能量主要来源,并具有保护蛋白质的作用。主食吃太少,时间长了会带来脱发、皮肤状态变差、免疫力下降等问题。
建议:
成人每天应摄入谷类200~300克(其中全谷物50~150克),薯类50~100克。
可用山药、芋头、红薯等薯类代替部分主食,其富含具有免疫活性的黏蛋白,对提高免疫力有一定帮助。
晚餐时间不规律
将大大增加脑出血风险
国际权威期刊《营养素》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提示:晚餐时间不规律,将大大增加出血性中风(脑出血)风险。
【建议】
健康晚餐有两个要点:一是规律,二是别太晚。
按照22:00为最佳睡觉时间计算,18:00~19:00吃晚饭比较合适。
如果不得已吃得太晚,也不要马上睡觉。同时,晚餐时间越晚,摄入的食物也应逐渐减少。
一顿好晚餐不只看时间:别太丰盛;别吃太饱;别不吃晚餐;别吃太辣、太甜、太黏的食物;别喝太浓的汤。
健康小贴士
1.带“气”吃饭伤心脏、增加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。
2.高蛋白饮食可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,影响骨骼健康。
3. 饥一顿饱一顿易造成肠道慢性炎症,免疫力也会跟着降低。
4.主食吃太少,时间长了会带来脱发、皮肤状态变差、免疫力下降等问题。
5.晚餐时间不规律,将大大增加脑出血风险。
(CCTV生活圈)